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23章 平罗刹策(求月票)(2/2)

就连西南的东吁王朝,玉了充分的准备。

接着,笔锋一转,重介绍了彼得一世的各光辉事迹。

结果,康熙没搭理他,径直翻阅着他写的《平罗刹策》。

殿试的名次,说白了,就是看皇帝的心情和运气了。

这一下,玉再不可能装傻了,只得跪下,叩首:“臣玉,恭请圣安!”刻意控制住了声调,免得影响了旁边的考生。

令玉没有料到的是,在他的四周,冻得瑟瑟发抖的贡士们,一个个恨得牙

这个时候,所谓的六合帽(瓜帽),就完全不用了。

“伊立。称臣很好,满汉一,你就应该称臣。”

不夸张的说,玉装了一肚的边患学问。

打开试题,定神一看,差了声。

有隆科多这个大佬撑腰,再有汤炳的鼎力相助,玉收集整理相关边患的资料,并提炼成自己的见解,简直是易如反掌。

看试卷,而是不慌不忙的从考篮里,拿了特制的护耳貂在了脑袋上。

考试时,玉无法左顾右盼,也没有那个必要。

上了护耳貂之后,手里抱着炉,他确实是浑上下都和了。

如果说,院试和乡试,以八文为主的话,殿试的时务策则是扎扎实实的考验综合的学识平了!

果然不老五所料,几乎眨个的工夫,康熙说话了。

和硕特汗国、准噶尔汗国、罗刹国,这三个主要问题,自不必说了。

嘿嘿,送分题,大大的送分题也!

只因,殿试在外举行。刺骨的冷风刮过脸之时,就像是绣针接连不断的扎一般,刺疼之极!

而且,罗刹国的大边疆危害,也没人比玉看得更透彻了。

罗刹国的老底,作为资清史票友的玉,肯定是比谁都清楚的。

罗刹边患,日甚一日,用兵过多则糜费钱粮,坐视不理则龙兴之地堪虑也。问曰,何解也?

殿试的规矩颇多,唯独没有禁止,护耳帽。

朝廷也是讲规矩的,不禁止的,不为过!

以玉的显赫份,本该自称才。但是,他若中了状元,就成了满汉一家亲最大的招牌了。

这就很纠结了呀,装没看见呢,还是跪下行礼?

有了定论之后,玉接着阐述,东北龙兴之地御敌之策。

草稿打完之后,玉满意的停了笔,正拿起手炉,视线的余光却瞥见了一抹明皇的袍摆。

谁说有权有势,就只能坏事了?

这也是汤炳研究透了殿试规矩之后,给玉提的合理化建议。

有权有势,照样可以帮考试的大忙!

已经写好的底稿,居然被一只明黄的手臂,顺手拿了去。

曰:沙皇彼得,国政于辅臣,化名亲赴英夷三岛,习炼钢及造兵舰之学,其志非小,所谋甚大。假以时日,此诚心腹之患也,则我满洲龙兴之地危矣!

老五把一低,心里明白,玉要占大便宜了。

一旁陪着的殿试监临官,五阿哥胤祺,原本打算找个机会提醒下康熙,免得玉病。

所以,打腹稿的时候,玉开篇简要介绍了一下,罗刹国究竟是怎么来的?

在满不元,满不三鼎甲的谕旨依旧有效的当下,玉超级务实的家伙,才懒得去搭理所谓的满洲状元呢。

士林表率的满洲状元称臣,笼络汉臣之意,极其明显也!

电光石火之间,玉便想清楚了对策,决定继续装糊涂。

(ps:很好,从此不须称才了,,就几张赏月票吧。)

只是,世事实在是难料啊。

在小农社会,能够考中士之人,少有真正的书呆

只是,近代后,工业文明碾压了农业文明,这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所谓时务策,才显得格外的不合时宜了。

文章的末尾,玉特意提到了,冬季的东北,特制的雪撬,外加像狼却不是狼的傻犬,在运兵、运粮饷及运火炮方面的大作用和重要意义。

十六岁的满洲士,已是大祥瑞也!

一曰,造法夷之十二磅机动火炮;二曰,造新式火药,以增火炮之威也;三曰,逐步掉罗刹国在东北的各个据,可掘地藏以火药,轰塌城墙,效果必定显著;四曰只须千余兵即可,不须耗费太多的兵及粮饷;五曰学西夷之法,造燧发枪,备给绿营官兵,待训练成熟之日,再命其去黑龙江打罗刹。

只是,五阿哥瞥见康熙拧的眉心,成了个川字,便又闭了嘴,没有画蛇添足的去吱声了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