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71章 受委屈的康熙(2/2)

园里的工程,已经开工了,总不能被齐掏空了内库,要停工吧?

直到今天为止,康熙的专权,也仅仅是削弱了旗主们的权势而已,满洲亲贵们的势力依旧比皇权更大。

唉,圳卿这个门生,完全没有收错啊,果然是颇讲人情世故也!

因为,满臣和汉臣的官路不同!

齐不是老四,他才不傻,故意没提王公大臣们,向借银的事儿。

到了乾隆四十年之后,鞑清的皇权,才归于皇帝一人之手!

照顾得越多,吴家的弟,越容易受汉臣们的排挤。

看见南书房的灯火后,吴琠便板着脸,不再理会玉了。

就是务农经商,捞银供应亲兄弟们朝为官。

也只把吴碘当作普通上司一般,彬彬有礼,近而远之!

昨天,镇国公景熙吃了皇帝的排后,今天倒是没人敢保举老八了。

张廷玉那可是了名的谨小慎微,他哪肯信玉的话?

刚刚坐定,玉还没端起茶盏,张廷玉就来了。

决定脑袋,此言诚不我欺也!

“皇上,三库里存银不过千万两,可是,赈灾要拨下去的银,足有四百万两之多。才琢磨着,只能从内务府广储司里借了。”齐明知康熙的脸,变得很难看了,却毫不在乎的是把话说完了。

,晚年的康熙为了突仁政,确实经常豁免受灾各地的钱粮。

到了御门听政的时间,玉还是站在南书房大臣们的末尾,始终低着,故意不去看康熙。

作为首席满洲大学士的齐,还是颇有些骨的,并不怕惹怒了康熙。

心里有数,张廷玉就是个细人,轻易不可能落下话柄。

“再议吧。”康熙故意使了缓兵之计,不想和齐继续纠缠下去了。

“大人,您那可是了名的见多识广。卑职草拟的节略,经您的过目,才敢安心啊。”张廷玉很会说话,一下就堵住了玉的嘴。

实际上,鞑清从老虏开始,到皇太极时期,都是八贝勒共治的政治格局。

“衡臣啊,那就放下吧,我不过转個手,便递去罢了。”玉还是那个态度,他就是过个手而已,不可能去看节略的。

康熙的心里很不痛快了,宣布散朝后,没回乾清里,径直去了南书房。

“大人,请您过目。”张廷玉的姿态很,对玉格外的尊重。

但是,吴琠的五儿,中了举人之后,就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了。他在吴家的内分工,

齐,上个月,你才找内务府借了八十万两银,这么快就完了?”康熙这话就是典型的耍氓了。

多尔衮的专权,也是建立在他的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,各掌一旗的基础之上。

一想起钱的事儿,康熙就记起了玉

天大地大,没银最大!

因为,齐又找康熙借钱了。

可问题是,收上来的银是有限的,经不起康熙慷慨大方的挥霍啊!

******

“皇上,您还在木兰行的时候,免了山东八州的三年钱粮,三库里的钱,不够了啊。”着脖了回去。

的一席话,立时令吴碘老怀大,忍不住的笑了。

齐的有借无还,令康熙格外的疼,却又不好当场发作。

办事衙门的等级越,人事就越复杂,小心无大错的原则,大家都必须遵守。

顺治驾崩后,康熙冤枉鳌拜谋逆,目的就是想拿回亲政大权。

的嫡长,拜不官的吴家五郎为师,妙得很呐。

站在玉的立场上,完全照顾吴家人,是不现实的。

说白了,天下的官儿之中,的官员,是最的,也是最难的。

康熙内库充裕的基础,主要是崇文门监督衙门被玉理顺了,每年都可以收上来两到三百万两银

只是,玉一直安静的低站着,压就没去看康熙。

看起来银不少,但是,架不住五十多岁的康熙,安于享乐的大兴土木。

之,可好啊?”

一直没有抬,并且闭了嘴,默默的听齐和老皇帝打嘴官司。

清初时期,哪怕康熙已经极大的削弱了旗主们的权势基础。但是,满洲亲贵们依旧掌握着极大的实权。

就不想因为一些小事,为难张廷玉,便笑着说:“衡臣啊,你写的节略,肯定是好的,径直递内奏事便可。”

嘿嘿,这么,既不犯皇帝的忌讳,又不怕汉臣士林多说闲话,可谓是一举两得也!

本质上说,多尔衮时期,依旧是八旗共治的大背景。

但是,康熙依旧心气不顺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